制裁中国银行?耶伦最新表态

未结 0 15
聚合新闻
聚合新闻 会员 4月26日 12:17 发表
<p class="otitle">(原标题:制裁中国银行?耶伦最新表态)</p> <p>原创 熊超然 观察者网</p> <p>当地时间4月25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称,美国不会马上对与俄罗斯贸易的中国银行实施制裁。“在(对中国银行)制裁方面,我没有什么要宣布的。”但她同时又声称,这一政策选项是美国“在必要时准备使用的”。</p> <p>“我们与中方就此进行了深入讨论。我认为他们理解我们的立场,这是一个可用的工具。”耶伦在采访中作出了这一最新表态。</p> <p class="f_center"><img o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426%2Febbb85aej00scjqxs000kc000go00azc.jpg&amp;thumbnail=660x2147483647&amp;quality=80&amp;type=jpg" style=""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耶伦接受路透社采访图</p> <p>当地时间4月23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外媒曾引述“知情人士”称,美国正起草可能切断部分中国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联系的制裁措施,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提供“外交筹码”。路透社当天晚些时候则报道,一名匿名美国官员说,美国尚无实施这些措施的计划,并表示官员们希望通过外交手段避免采取此类行动,疑似为报道降温。</p> <p>针对美国正在考虑对中国金融机构等实施制裁的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4月23日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表示,美方一边出台大规模援助乌克兰法案,一边又对中俄正常经贸往来进行无端指责。这种做法极其虚伪,也十分不负责任,中方对此坚决反对。</p> <p>汪文斌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中方一贯依法依规对两用物项出口进行管制。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和当事方,从不拱火浇油,更不趁机渔利,也不接受甩锅推责。</p> <p class="f_center"><img o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426%2Fe43363acj00scjqxs000mc000go00b4c.jpg&amp;thumbnail=660x2147483647&amp;quality=80&amp;type=jpg" style=""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4月23日,美国马里兰州,布林肯在安德鲁斯联合基地登上飞往北京的飞机时挥手。图自视觉中国</p> <p>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本月早些时候,耶伦也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期间会见了中方高级官员和美国商界人士。她还表达了美方对于中国工业所谓“产能过剩”的担忧,尤其是在新能源供应链方面。</p> <p>“我的责任是强调过度补贴对清洁能源供应链中所有环节的不良溢出效应,并确保最高层级(人士)听到这一点。”耶伦在4月25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再度炒作渲染此话题。</p> <p>耶伦声称,中国“产能过剩”不仅是美国面临的问题,还影响到欧洲、日本以及印度和墨西哥等新兴市场。“我们并没有试图主导全球市场。我们对中国在全球生产、销售和出口没有质疑。”她补充称:“但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也希望在生产清洁能源产品的能力方面有所参与,这些产品将非常重要。”</p> <p>耶伦表示,她一直在与中方高级官员就“工业产能过剩”问题进行“密集讨论”,包括在4月中旬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期间举行的中美经济工作组第四次会议上。</p> <p>“这是一个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不会在一天或一周内得到解决。”她炒作称:“因此,重要的是,中国要认识到这些担忧,并开始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但我们不希望我们的行业在此期间被摧毁,所以我不想放弃任何谈判。”</p> <p>采访中,这位美国财政部长指出,她对于“比较优势”的看法在中国发生了变化,同时否认这预示着进一步的保护主义。“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一项基本原则,指的是一个经济体以比其贸易伙伴更低的机会成本生产特定商品或服务的能力。</p> <p>“有充分证据表明,美国经历了所谓的‘中国冲击’,也就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大幅飙升。这最终导致了美国部分地区优质制造业工作岗位的大量流失,而这些地区的就业从未真正复苏。”耶伦继续强词夺理:“我一直支持自由贸易,但这必须能广泛惠及(美国)全国人民。”</p> <p class="f_center"><img o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alt=""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426%2F8cbd08daj00scjqxs001hc000go00b2c.jpg&amp;thumbnail=660x2147483647&amp;quality=80&amp;type=jpg" style=""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 <p>4月8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举办新闻发布会。图自澎湃影像</p> <p>4月25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近期,一些西方国家频频指责中国“产能过剩”。这种炒作毫无道理,中方坚决反对。产能问题要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充分考虑全球分工和国际市场的现实情况,要秉持客观、公正和科学立场。</p> <p>何亚东指出,对新能源来说,从全球范围看,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能短缺。当前,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能源,是全球应对气变的重要举措。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新能源产业持续提供可负担的优质产能,对全球绿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p> <p>何亚东提到,有关国家和地区不能一边高举绿色发展的大旗,一边挥舞保护主义的大棒,这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和双重标准,可以说这是一种“双标主义”。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既会阻滞全球绿色转型,动摇气变合作的信心,也会挫伤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投资合作的决心。</p> <p>何亚东强调,我们希望相关国家客观、理性、全面看待全球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和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公正评价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愿意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与各方加强沟通协调,推动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p> <p>延伸阅读</p> <p><b></b></p><a h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LFFPI80514FGV8.html" target="_self" urlmacroreplace="false" style="line-height: 1;"><b>媒体:布林肯抵京,全世界的最大焦点就在这里</b></a> <p><strong style="box-sizing: inherit; font-style: normal;">直新闻:美国国务卿已由上海飞抵北京,你对布林肯任内第二趟中国行有何观察与前瞻?</strong></p> <p class="f_center"><img o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cms-bucket.ws.126.net%2F2024%2F0426%2F787c7381j00scj0yd000pc000ic00c8c.jpg&amp;thumbnail=660x2147483647&amp;quality=80&amp;type=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br style="box-sizing: inherit;"></p> <p>布林肯乘机抵达北京</p> <p><strong style="box-sizing: inherit; font-style: normal;">特约评论员 管姚:</strong>从25日下午到26日,全世界的最大焦点无疑是在北京。美国国务卿在应邀访京期间,将与哪些中方官员会见,中美两国又将如何沟通,怎样表述各自关切与优先议程,因为事涉全世界最重要关系的现状评估与走向判断,这些都将成为媒体舆论的共同关注,也可以说是全球共同利益所系,正如中国元首上月在会见美国工商界与战略学术界代表时所着力强调的,中美两国是合作还是对抗,事关两国人民福祉和人类前途命运。</p> <p>今天英国路透社发自上海的电稿标题说,在美中关系出现改善但重要分歧犹存之际,布林肯开启对华访问。美联社同日发自上海的电稿,将布林肯来访称为“key China visit”,是对华关键访问,强调当下美国新对外援助法案正再度推高中美双边紧张。也因此,今天《纽约时报》的报道,特别聚焦了这一细节,甚至当布林肯乘坐的飞机还未在上海降落,他此访面临的挑战就已显现,美国参议院刚刚通过了一项法案。现在我们也已知道,拜登已经签字通过法案了,所以美报也承认,在有关贸易、领土争端和国家安全的紧张局势可能再次扰乱两国之际,布林肯此访将试图维护美中关系最近取得的脆弱稳定。</p> <p>美方在对外援助中再打所谓“对台军援牌”,这是美方对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挑事与越界之举,今天国防部发言人吴谦代表中国军人严正发言,“台湾有事”源自美国搅事,如果美方真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就应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立即停止武装台湾,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对于一切“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纵容支持,决不会听之任之,决不会心慈手软。王毅去年10月在华盛顿见布林肯时就曾当面告诫,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风险是“台独”,中美关系的最大挑战也是“台独”,相信在北京会晤中,王毅也会再度就此重申。</p> <p class="f_center"><img o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0425%2F6e8f995cj00sci7in000vd000u000gwm.jpg&amp;thumbnail=660x2147483647&amp;quality=80&amp;type=jp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br style="box-sizing: inherit;"></p> <p>布林肯在上海录制短视频,背景是外滩</p> <p><strong style="box-sizing: inherit; font-style: normal;">直新闻:</strong><strong style="box-sizing: inherit; font-style: normal;">布林肯在社交媒体发布以外滩为背景的短视频称,来华寻求在美国人最看重的议程上取得进展,这意味着什么?美媒近来密集炒作中俄经贸关系,甚至抛出所谓“银行制裁说”,你对此又如何看?</strong></p> <p><strong style="box-sizing: inherit; font-style: normal;">特约评论员 管姚:</strong>布林肯在外滩录制的短视频,明确提到了控制芬太尼化学品及其前体,称其滥用已成对美国中青年人群的头号杀手,而且这次随同访华的也包括负责国际禁毒合作的助理国务卿,美方对深化双边禁毒合作显然抱有高预期,事实上,这也正是中美元首去年加州会晤达成的顶层共识,当时双方一致同意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开展禁毒合作。</p> <p>布林肯短视频称,将与中方商讨落实元首共识的双边行动与进展,但也会涉及两国存在重要分歧的领域。从布林肯访华前频繁表态及美西方舆论近来的密集造势看,美方认定的头号“重要分歧”,即为中方对俄乌冲突的取态及美方强行与之关联的中俄经贸关系。我之前在评论中曾分析,这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美式霸权逻辑:把中俄正常的经贸关系,等同为所谓中国对俄军援,等同为支持俄罗斯战争机器,是非黑即白非友即敌的阵营对抗思维。</p> <p>至于《华尔街日报》炒作所谓“金融制裁”论,扬言要把提供中俄贸易结算的中资银行逐出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清算体系SWIFT,这就是美媒配合官方施放的烟雾弹,意在先声夺人舆论施压,并无任何现实可能性。以全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经济体量与金融业规模,美国单方面挑起类似霸凌行动的冲击,堪称“金融核弹”,其反噬与后果更是美方无法承受。</p> <p>美国“商业内参”网站就针对《华尔街日报》的所谓爆料警告,美国利用美元霸权施压中资银行的计划很可能会引火烧身,成为外部世界加速去美元化进程的标志性事件。一年前,巴西总统卢拉曾在上海访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总部时发出灵魂追问:为什么是美元?为什么不用人民币或其他货币结算呢?如果逐出结算体系是所谓“金融核弹”,那么,美国CNBC电视台早就把中方持有美国巨额国债称为“金融核弹”了,SWIFT结算体系早已全面承压千创百孔,真能禁得起这种力度的折腾与冲击吗?美报对此敢回答吗?</p> <p><strong style="box-sizing: inherit; font-style: normal;">直新闻:</strong><strong style="box-sizing: inherit; font-style: normal;">拜登正式签署对外援助法案,强启针对TikTok的禁令,TikTok CEO周受资回应,TikTok美国公司哪儿都不会去,那么TikTok可以抗争改命吗?</strong></p> <p><strong style="box-sizing: inherit; font-style: normal;">特约评论员 管姚:</strong>周受资的最新表态回应,是TikTok官方账号发布的一段2分钟演讲视频,强调“事实和宪法都站在我们这一边,将在法庭上为美国用户的权力而战”。We aren't going anywhere, 我们哪儿都不会去,周受资在视频中的这一表态,成了美西方不少媒体即时报道的标题引语,也是在展示重压下的TikTok的决绝:把官司打到底,以法律为武器抗争到底。</p> <p>必须要再次强调,TikTok绝不仅只是在自身抗争,因为拜登签字通过的援外法案,并不仅只瞄准TikTok一家,法案规定,其他达到所谓红线、来自美方认定的“敌手国家”应用,也会受到类似限制。美方所谓敌手国家,包括中国、朝鲜、俄罗斯和伊朗四国。所以,TikTok到底能不能走通法庭维权抗命之路,极具风向标意义。</p> <p>TikTok打官司维权抗命,至少有几个优势:</p> <p>首先,当然是其庞大用户群,高达1.7亿美国用户,是TikTok撬动美国民意争取舆论同情支持的最大杠杆,更不要提TikTok在美生态圈创造的一连串惊人数字:贡献85亿美元GDP,20亿美元税收,5.9万个就业岗位等等。</p> <p>其次,就诉讼策略而言,TikTok坚称法案等同封禁,将以侵犯1.7亿用户言论自由为名,将美国政府告上法院。在美国司法语境中,只要牵涉宪法下的言论自由问题,法案审查力度就会很大。</p> <p>第三,法案规定的剥离期限延长至270天,且总统也有90天裁量权,即使不考虑“马拉松”诉讼的进程,法案执行一定跨越大选年。大选年后谁来当总统,当然是最大不确定性。特朗普之前就曾在社交媒体发文指控,“骗子拜登要为封禁TikTok负责。他推动关闭TikTok,是要让他在Facebook的朋友变得更富有、更有统治力,并能够继续与共和党斗。这就叫干涉选举!”</p> <p><!--StartFragment--><!--EndFragment--></p> <p>毋庸讳言,TikTok在美诉讼抗命之路,势必格外凶险,一定异常艰难,面对一系列不可测因素。从美媒最新揭露的内幕来看,针对TikTok的立法封禁,构成所谓Thunder Run,即“雷霆行动”:从法案公开到签字实施,前后只用了7周时间。这不仅是两党议员鼓动携手的结果,更有行政力量的直接介入,《纽约时报》调查发现,包括国安会、司法部等核心部门都深度参与,美报更点名副司法部长丽莎·摩纳可全程参与立法勾兑。所以这也预示着,以法律与国家安全为名,强抢TikTok在美业务,一定程度上就是美国立法与行政体系的系统行为,TikTok是在与整个权力体系抗争,自然让人捏了一把汗。</p> <div style="height: 0px;overflow:hidden;"><img src="https://static.ws.126.net/163/f2e/product/post_nodejs/static/logo.png"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 </div>
收藏(0)  分享
相关标签: 新闻
注意:本文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
0个回复
  • 消灭零回复